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東陽竹編

  【概況】
  東陽竹編與東陽木雕(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國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稱為東陽工藝美術界的兩朵奇葩。它在殷商時代開始問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在宋代以編織聲元宵節的龍燈、花燈、走馬燈而著名,到了明清時期,東陽竹編已有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擗清朝康熙<<東陽縣志>>記載:「笙竹質軟可作細篾器,舊以充貢。」可見東陽竹編在清朝以前就被選為貢品而聞名於世。到了清末民初,東陽竹編進入全盛時期。
  【榮譽】
  東陽竹編工藝歷經千餘年的洗煉,其作品已達美輪美奐境地。早在1915年東陽竹紡工藝呂就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賽會上獲獎。1984年創作完成的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以其高超的編織技藝,獲得第四避、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並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而永久保存。1994年,人物竹編<<漁翁>>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金盃獎」。
  經歷代東陽竹編藝人的努力,竹編工藝還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巧妙地與園林建築、室內裝飾有機結合起來,在西湖阮公墩、杭州花港公園、德國漢堡市「新北京酒家」等處,留下了許多不朽佳作。以富麗中顯淡雅,清幽中含華貴的獨特風格,為世人所稱頌。
  【歷史沿革】
  東陽竹編歷史悠久,名師輩出,工藝精巧,風格獨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同「東陽木雕」一起堪稱盛開在東陽江畔的一對民間工藝藝術姊妹花,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園地中的一個很有特色的品種。
  竹編工藝起源於原始社會。東陽竹編在殷商時代問世,宋代以元宵節燈著名。東陽竹編的元宵花燈、龍燈和走馬燈之類竹編工藝燈,在宋代已聞名四方。明清時期,竹編技藝發展迅速,竹編工藝品的藝術性與實用性進一步緊密結合,上至送往京城皇親國戚的「貢品」,下到尋常百姓的家常生活用品,比比皆是。據清代康熙年間《東陽縣志》記載:「笙竹軟可作細篾器,舊以充貢。」當時的竹編工藝,主要生產門簾、果盒、托籃等產品,其中書箱、香籃還廣泛流行於紹興、諸暨、嵊州、新昌一帶。清朝以前選為貢品,清末民初為盛,早在1915年即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東陽竹編枯木逢春,蓬勃發展,先後獲輕工部優質產品、浙江精品、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銀杯獎及金盃獎、中國民間藝術一絕金獎等。
  館藏竹編精品現有500餘件,200餘件展品均為獲獎作品,其中有清末民初竹編狀元馬富進1906年精心製作的《提籃》、國家工藝珍品《九龍壁》和金獎竹編人物《漁翁》等。 
  另外,明代萬曆年間的《金華府志》記載:東陽有毛竹、笙竹、雷竹、石竹、斑竹、紫竹、水竹、苦竹、淡竹、箭竹、方竹、佛面竹、桃絲竹、山竹、鳳凰竹、花竹、鳳尾竹、花節竹等18個種類,可以作為生活和生產的原料。東陽竹編的元宵花燈、龍燈和走馬燈之類竹編工藝燈,早在宋代已聞名四方。明清時期,竹編技藝發展迅速,竹編工藝品的藝術性與實用性進一步緊密結合,上至送往京城皇親國戚的「貢品」,下到尋常百姓的家常生活用品,比比皆是。據清代康熙年間《東陽縣志》記載:「笙竹軟可作細篾器,舊以充貢。」當時的竹編工藝,主要生產門簾、果盒、托籃等產品,其中書箱、香籃還廣泛流行於紹興、諸暨、嵊州、新昌一帶。
  【名人】
  清末民初,東陽竹藝的傑出代表當數著名匠師馬富進,他曾為咸豐皇帝的老師李品芳家製作的一對托籃,花上千餘工,僅漆工就耗費一年零3個月,精緻非凡,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他製作的竹編工藝品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中獲獎。他製作的另一作品「魁星點斗」,在1929年西湖博覽會展出,轟動一時,博覽會總報稱:「一魁星獨足立於鰲頭上,作活躍點斗之勢,頭部,耳、口、鼻俱全。四肢部,手指、腳趾一一分清,上身袒露,下身著盔甲。胸部背部,均表現股肉凸凹之狀,飄帶飛舞,骨立筋張,全身皆是竹絲編成,不假他材……竹編人物妙到如此,誠所未見,竹製品中絕無可倫比者。」
  馬富進在該屆西博會上被授予「竹編狀元」獎匾。同時,該總報告稱「東陽許美輝所制的細篾籃,非常精緻,亦是能人。」由此可見,東陽竹編工藝早在清末民初已達到當時國內乃至國際的一流水平,為時人所讚美。
  【優秀作品】
  《九龍壁》、《漁翁》、《香爐閣》、《伯樂相馬》、《三大白骨精》、《五獅戲球》等等。
  【未來展望】
  創品牌,打造精品,已成為新時期竹編工藝品生產的一個亮點。至2005年,在國家級、省、部級工藝美術大展、大賽或博覽會上,東陽竹編工藝品共獲獎項95件,其中金獎以上42件、銀獎18件、銅獎15件、優秀獎20件。獲獎成績在全國縣市級竹編同行中遙遙領先。其中何福禮的竹絲白鶴鼎、大象、詠鵝圖、哪吒鬧海等金獎作品,盧光華的大型竹編壁掛《蘭亭序》、百馬圖、威虎圖、蘇東坡前後赤壁賦書法、立體竹編《唐寅山水畫》等金獎作品,徐經彬的千禧龍盤金獎作品,都在各自的工藝領域中達到了出類拔萃的藝術高度,為全國專家、行家和廣大群眾所稱道。其中盧光華的《蘭亭予》、《八駿圖》和何福禮的《八仙竹絲花籃》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何福禮在1997年為香港社會服務聯合會慶祝香港回歸而特製的2500米長的巨型龍燈,由香港特首董建華親手為其點睛開眼,獲當年吉尼斯世界紀錄獎牌。中央電視台也曾多次報道東陽竹編傳統技藝。
  然而,由於受到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衝擊,竹編技藝後繼乏人,從目前情況看,東陽竹編主要靠45歲以上的一批藝人支撐著,年輕人當中幾乎沒人肯學,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這一傳統技藝將面臨失傳。所以對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一東陽竹編進行保護,已刻不容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