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手工微雕技術

以微雕為例,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
  雕刻中微雕的技法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刻舟》,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托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璇、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畫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雕領域的運用,微雕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20世紀80年代,以郭月明老師為例,四川省屏山縣人。聯合國教科文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創作中心「終身名譽教授」,三希堂侯明明藝術館「副館長」,國際羲之書畫院「名譽院長」, 攀枝花市硬筆書法協會會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藝術學校常務副校長、硬筆書畫報常務副主編、中國詩酒聯誼會詩書畫院副院長。
  郭月明從小喜好習書、繪畫、弄琴,對傳統民族文化有濃烈的興趣。 1966 年, 20 歲的郭月明,避開塵世的喧囂,開始沉醉於傳容文化藝術之中,系統地研習書法、繪畫、雕塑和篆刻技藝。他博采眾家之長,兼蓄各體之韻,從而形成自己「沉著鋼動,衣冠楚楚,森嚴之態,咄咄逼人」之風格。
  1976 年,以其毛筆、鋼筆臨帖 10 年之功夫,轉攻微書、微雕、微刻,並經 16 年探索,將中國的氣功及中國繪畫、書法、刻字記憶熔於一爐,將微書、微雕、微刻集於一體,獨得「精微藝術」之神韻,首先在藝海中托起了「精微藝術」這朵充滿新意和神秘色彩的浪花。
  1987 年,他的第一件硬筆書法作品微書小扇面,入選「中國首次赴日硬筆書法作品展」,後倍日本書道收藏。
  1989 年,他在 2.5 厘米乘 3 厘米的紙片上,用鋼筆寫下 6183 個漢字,打破了在紀念郵票( 2.8 厘米乘 3 厘米)的背面用鉛筆寫下 2000 多個字母,因而被稱為「世界微型書法大師」的匈牙利的埃曼·拉約浦的記錄。這幅作品,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下,字距、行距分明,字體蒼勁清晰。
  我們的老師認為: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笑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雕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屋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穫,也屋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準、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像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複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紮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髮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