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經常失手的護手繩

廣泛使用幾十年的手竿保護措施——“護線”近年來連連鬧禍,我身邊的釣友就有幾位的高級碳竿不幸被護線撅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護線又稱護手繩,是一根系在竿柄上的釣線,通過竿梢上的小環直通主線。有人為了上大魚時可以放線,還會在竿柄處固定一個小線盤,將釣線纏上後作車盤用,這些明明是保護釣竿的措施,可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其實護線原本不是為現在的碳素竿設計的,以前釣竿的通用材質多為竹竿,為了加長竿子和便於攜帶,人們將竿子做成了被業內人士稱做“並繼”(日文)的插節式結構,由於材質遠不及現在的碳素插節竿,所以其插介面縫的抗拔節力也往往(尤其是舊竿)較小。為了在上大魚時不至將竿節拔脫,當時的釣魚人就發明了護竿繩。護線的使用前提之二是釣竿必須堅挺,竹質釣竿恰可擔此重任,這就是護竿繩的由來。

  依筆者看來,將護線裝到現在流行的碳素竿上有幾點不妥:

  1.現在的天線式(日文叫振出)拔節竿的抗拉強度普遍較大,以釣友們常用的0.3毫米釣線為例,拉斷線(7~9千克的拉力)時釣竿通常不會受到什麼損害,因此安護竿繩沒必要。

  2.碳竿纖弱,一旦向後背竿,竿梢二、三節會因為釣線“抽筋”而被撅斷。嚴格地說,主護線一體式的護竿繩不適用於碳竿。如果說使用者積習難改,並且不怕提竿時麻煩,可以安一根固定長度的帶結式一體護線,使用時將主線頂結像臺釣一樣往梢頭紅繩上一套即可。

  安全繩是一根一頭固定在臺釣炮臺(竿架)微調旋鈕上、另一頭掛在竿尾小環上的彈力小繩,本意是為保釣竿不被魚拖入水中,可最近的幾次遭遇也讓我對這套系統的實用性和安全性產生了懷疑。

  2003年7月12日,我與幾位釣友在營口的石門水庫垂釣。下午6時,一位釣友的一支7.2米長竿被魚拖下水,發現時釣竿已離岸近1米。我給他配的安全繩為1.5米,本想有這個東西拽著竿子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哪曾想還沒等用力拉,竿尾小環就應聲而斷,釣竿也就不緊不慢地悠然遠去。

  休閒釣耗時較長,釣魚人不可能總是手不離竿,釣得久了就不免要做一些閒事,這個時候,釣竿的安全恐怕就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止環所能保證的了,於是有些廠家開始廣泛生產安全繩。誠然,安全繩對付那些撲克牌大小的魚兒的確能起到相當的防範作用,可魚再大一點兒,它的缺陷就暴露了出來。我認為:竿尾安全系統不實用(抗拉強度太低)的主要原因在廠家,現在常用釣線的拉力多在七八千克以上,而常見釣竿的竿尾環通常都經不住2千克的拉力,這種前大後小的設置必然導致失竿現象頻頻發生。

  解決這一問題共有三個辦法:1.在竿柄像綁鉤那樣,用0.5~0.7毫米的線綁個竿尾繩套。2.用能穿過竿尾小件小孔的最粗鋼絲重做個小圈。我常在竿尾小孔中穿一個一分硬幣大小的原裝鑰匙圈。3.廠家改進。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設計竿尾安全系統時,做一個最大拉斷力的極限試驗,如果能經得住12千克的重力而不斷,也就基本過關了。
(本文已被流覽 1651 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