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鉤編

 我們通常說的「鉤針編織」、「鉤針」或者「鉤編」,在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等地叫做「CROCHET」。在荷蘭的它被叫做「 haken」, 在丹麥叫做「haekling」, 在挪威叫做「hekling」,在瑞典叫做 「virkning」。 它們均為手工編織製品。 我們知道,針織、刺繡品和織造能夠通過考古發現,文字記載和各種繪畫表現等追溯到它的起源與發展。 但是沒有人曾經真正確認鉤針編織的確切起源。
  「crochet」 一詞來自於 「croc」 或 「croche」,法國文字曾叫做「 hook」 ,古時候挪威文字的「krokr」都是相同的含義 。據美國鉤針編織專家和世界旅行家Annie Potter 考證:當代鉤針編織藝術起源於16世紀期間。在法國和英國分別被人們稱做「crochet lace」和「chain lace」。並且她還發現, 1916 Walter Edmund Roth在拜訪了圭亞那印第安人的後裔時首次發現了鉤針編織的實物。
  丹麥的另外一位作家/研究員Lis Paludan,將她對歐洲鉤針編織的起源總結為三點有趣的結論:
  一:鉤針編織起源於阿拉伯, 而後向東傳佈到中國的西藏,向西流傳到了西班牙, 並且隨同阿拉伯人的貿易路線傳播到其他的地中海國家。
  二: 最早的鉤針編織跡象來自於南美洲一個原始的種族,據說它是用於成人儀式的裝飾品。
  三: 在中國,鉤針編織最早的應用,是三維立體娃娃上。
  但是, Paludan 說:「關於鉤針編織的藝術可能有多老,或它究竟來自於哪裡,沒有真正使人信服的證據。 要想在1800 之前的歐洲找對於鉤針編織的證據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關於鉤針編織的一個更古老的說法是它出現於1500年代的意大利,由修女在教堂裡製作,並用於做『修女的飾帶』。在她的研究調查中,有很多關於鉤針編織制做與花邊式樣的實例,其中很多保存完好。但是所有的證據都無法證明在16世紀以前的意大利存在鉤針編織產品。
  Tambour 對於鉤針編織的研究表明,鉤針編織可能源自於中國的「針線活兒」,或者是土耳其,印度,波斯和非洲北部很著名的刺繡品。它們在1700 年代內到達了歐洲,而且被稱為 「tambouring」 這個詞出自法語的 「 tambour」。早期的這種技術操作過程是:首先將一塊織物拉緊在一個框架上,在織物的下面拿著線,一隻帶有鉤子的針插入向下一起將織物下面的線拉到織物上面,從而形成一個線環,當線環仍然在鉤上時,將鉤稍稍挪動位置再次重複前面的插拉操作,使這個線環與第一個線環套在一起,形成一個鏈形線跡。 tambour 鉤針象縫紉針一樣的細,因此需要使用非常好的線。 18 世紀末,tambour 進一步演變了鉤編技法,他去掉了織物,直接用線進行編結,這就是當時法國人所稱的 「空中的鉤針編織」。 鉤針編織在 1800 年代早期由 Mlle在歐洲推廣流傳。
  Riego de la Branchardiere, 是以把梭結花邊(bobbin lace)花型轉變鉤針編織而著稱的,她的這些鉤針編織花邊可以很容易地被更多的人所複製。 她出版了許多鉤針花邊式樣的書,以便數以百萬計女人可以開始模仿複製她的作品。 Mlle.Riego 也宣稱已經發明 「像飾帶一樣的」鉤針編織花邊,也就是今天我們稱做的「愛爾蘭鉤針編織」。
  鉤編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絨線組織編織品,它具有「露、彈、密、柔、活」的藝術風格,產品組織結構可塑性強,可以達到無限款式與任意規格,是任何機械產品都取代不了的一種特色藝術性手工製品。
  鉤編產品的「露」,是指它的組織結構具有鏤空的藝術效果,可以更好的與人體服裝及裝飾對像融合為一體,形成一種相互襯托的特殊效果。可以說任何形式的柔性纖維織品都無與倫比。
  鉤編產品的「彈」,是指我們可以使通過不同的鉤編針法,使它形成特別的彈性,這種彈力效果可以更好的展露人體的美,達到穿著舒適的功效。
  鉤編產品的「密」,是指它的組織緻密性,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鉤編針法,使產品具有緻密的風格,在同一產品中形成疏密相間的效果。
  鉤編產品的「柔」,是指它的柔性特徵,可以說它是柔性纖維材料織品中最具有柔性特徵的產品,它與當今時代的快節奏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使人們能夠更好的置身於休閒的環境之中 。
  鉤編產品的「活」,是指它組織結構的靈活性,一根小小的鉤針,通過我們靈巧的手,可以創造出無窮的奧妙,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實現任意的裝飾效果。
  綜上所述,鉤針編織是任何一種當代紡織服裝技術都不可取代的產品形式,這也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消費者一直青睞鉤針產品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這種產品的需求有大幅度提高的趨向。但鉤針產品由於生產力的局限性,批量生產的難度越來越大。
返回列表